犹太朋友发来消息说正在过逾越节。逾越节、赎罪日是犹太人的两大节日,每年时间都不一样,如果借用中国农历的方法就不难判断。逾越节是每年春分第一个月圆日,也就是“某月十五”。2023年春分后首个月圆日是4月5日,中国农历闰二月十五,这天正好是逾越节。希伯来文化把日落作为每天开始,从5日落开始。
逾越节所在的“农历”月份是犹太人的“正月”,但“正月初一”却不是他们的新年。新年是逾越节后农历月的“七月初一”,一般在公历的9月或10。究其缘由,可能是因为地中海气候每年秋季才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犹太最重要的节日赎罪日是希伯来历的“七月初十”。
把春分作为判断历法的基准点,逾越节是一例,基督教的复活节也是一例。基督教复活节定在春分后第一个月圆日后的星期日,相当于逾越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其实复活节和逾越节本来就是同一个节日,只不过基督教把春分日固定在3月21日,而不是太阳实际位置,如果21日前春分星期日,则不作为复活节,必须是21日以后的月圆后的星期日。印度、伊朗今天还把春分日前后作为传统文化的新年。
在通行了千百年的公历中,春分日也是十分重要的基准点。古罗马最初以每年春分日作为新年第一天,春分所在的月是一月,用罗马战神March(Martius)命名。后来增加了Jan 和Feb 这两个月,放在March前面。sept, octo, nov, dec这四个以-ber结尾的月份,四个字面意思是七、八、九、十,由于Jan和Feb插队,月份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月份不一致了。古罗马历法一年10个月,全年天数不固定,短则350多天,长则380多天,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春分日这一天。凯撒执政后,把每年冬至后第8天政府开始工作的日子作为新一年的开始,按照地球公转周期把一年确定为365天,并设置了闰月,春分日在3月24日,冬至日(也叫太阳神日)为12月25日,这个太阳神日最后演变为圣诞节。这个日历已经和今天的日历相差不大。
凯撒的历法比前人精准了许多,但偏差还是有的,到公元352年时,春分日提前到了3月21日,冬至提前到了12月22日。历法和实际观测已经有明显差异了。到1582年春分日进一步提前到3月11日。日历上的春分日和实际春分日相差到不可接受的地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修订了闰年计算方法,将旧历日期加了10天,使得春分日重新回到公元352年的3月21日。但是起源于冬至日的圣诞节并没有调回到当年的冬至日,而是延续了12月25日的惯例,从此后冬至日和圣诞节不再是同一天。当时基督教东西方分裂,东正教拒绝接受罗马教皇的“黄历”,仍然使用旧历,到了20世纪新旧历法日期累计误差已经达到13天左右(公历比罗马旧历早13天)。所以俄国革命发生在11月7日,但旧历是10月25日,所以叫十月革命,而不是十一月革命。东欧一些国家1月7日过圣诞节,也是因为按照公历的1月7日对应旧历12月25日,由于累积误差,100年后东欧圣诞要变成1月8日过节。
中国24节气以2月4日前后的立春为起点,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起点还是春分。以春分这天太阳位置作为0°起点,地球公转一周到下一个春分日作为360°,划分为24段,每段15°,对应一个节气,这是当下24节气的确定方法。地球绕太阳公转是椭圆轨道,所以每15°所对应的公转天数并不相等。春分向前倒数两个节气是雨水,在2月19日前后。今天的农历来源于古代的夏历,夏历把雨水所在的月份定位正月,所以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在1月21-2月21日之间摆动,但多年平均日期是2月4日前后,这一天恰好是立春。古人把2月4日这个节气定为节气之首,也许因为很多时候这也是农历的岁首。
那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昼夜平分点,实际上是很多节假日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