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特拉维夫机场,驱车一路向南沙漠深处的城市贝尔谢巴。窗外的景色很快从繁华的都市变为沙漠。偶尔会出现一大片灰绿色,打破了连续的黄色天际线。据说,每一处绿色下面都有滴灌系统,每一处成规模的绿色都滋润着一个集体农庄。以色列的农庄主要是莫沙夫和基布兹两种。尽管都是集体农庄,莫沙夫较为松散自由,更像国内的村庄,而基布兹则集体化色彩浓厚,是以色列集体农庄的特色,是很多人到访以色列必去的地方,也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基布兹名满天下。名满天下是因为田园牧歌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互助、合作、和谐、平等、富有、自给自足,非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满天下还因为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基布兹就已经在巴勒斯坦地区发展,正是众多基布兹为犹太人建国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名满天下还因为在世界大多数地方农村生活趋于式微,而基布兹里的生活却生机勃勃,看起来是理想国。

每个基布兹都有免费的公共食堂,饮食质量很高,会有一两种牛肉,一两种鸡肉和鱼,若干种蔬菜和面食,有品质很高的果汁。这超过了帝都大多数单位食堂的水准。外出用车免费,只需提前预约一下即可。中心区有一个幼儿园。每个基布兹都有一两种主导产业,例如水果、花卉、农场、加工项目等。

尽管如此,基布兹之间发展并不平衡,主要是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不同。基布兹大部分都是围绕农产品布局,但发展得好的,大部分都有良好的工业项目支撑。像众所周知的滴灌技术,它来自一家基布兹,工业生产为这家基布兹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还有一些基布兹从事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务,纯粹做农产品生产而发展得好的基布兹并不多。他们的观念是,一个成功的基布兹,必须首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离开基布兹去耶路撒冷。路上和朋友聊天:这样安逸舒适的地方一定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朋友说,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是特拉维夫,他们宁可去面对竞争、压力,也愿意生活在大城市。实际上,基布兹后继无人已经是以色列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舒适、安稳的集体生活和有压力有挑战的个人选择哪个更重要,以色列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

用了一天时间到耶路撒冷看了一看,大卫城的壮观,哭墙的悲壮,大巴扎的悠远,不禁遥想大卫王的英勇,所罗门王的睿智。我说耶路撒冷真是一个好地方,朋友笑着说:耶路撒冷唯一的好就是有一条通往特拉维夫的高速公路。

晚上住在特拉维夫。朋友带着我在市内观光。流光溢彩的街道繁华热闹,包容多样,如果抹去希伯来语的文字,特拉维夫的街景与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伦敦的牛津街、巴黎的香街、东京的银座、首尔的明洞、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春熙路并没有实质区别。犹太年轻女性穿着自由而入时,笑容伴着自在和自信,在动辄包裹着头巾和长袍的中东地区,特拉维夫的街景独树一帜。

人生一世,人们向往的究竟是什么?见过很多描写、介绍基布兹的文章,对那里优越性的描写大同小异,对这种世外桃源的向往也如出一辙。然而,我始终记着朋友说的那些话,记着年轻人宁可面对竞争也选择到特拉维夫。年轻人的选择就是人类未来的选择。

最近网上关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破产的消息很多,是否破产我这里不敢妄言,但数百亿的债务恐怕是事实。有消息说,村民排队去兑付债权,现在债券收益低了很多,原来是30%。30%的收益,可以让很多企业为之疯狂了。在那样一个没听说多少过硬产品和技术的村里,凭什么支付如此高的收益?一个村集体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组织,要讲竞争力,要讲效率,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发展。一个背负如此重负的经济体,如何能走得远?

不仅华西村,还见过不少仍然保持集体经济模式的村庄,有些发展的相当不错,仿佛基布兹在中国的再现。这些集体往往依靠某个产品、某个产业实现了发展和共同富裕,但作为这种富裕的基础并非集体经济制度,而是某个企业的经营效益。一旦企业效益不再,集体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问题。人类有史以来,大到国家,小到乡村、社区,做了很多理想社会的尝试,但基本都失败了,或者面临显而易见的问题。唯有那些面向现实,尊重效率,尊重个性选择的制度延续下来。

天下农村集体经济之强,之好,之有特色,罕有胜过基布兹,但基布兹的前景尚有忧虑,何况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