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册 · 知识清单
北京人教版 | 高一化学核心考点
第一章 物质
第二章 钠氯
第三章 铁铝
第四章 周期律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胶体 (1~100nm):
丁达尔效应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物理方法)。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 CO₂、SO₂)能与碱反应。
碱性氧化物(如 CaO、Fe₂O₃)能与酸反应。
2. 离子反应
重难点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Cu、盐酸不是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 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 不拆:弱酸、弱碱、沉淀、气体、水、氧化物。
离子共存判断:
① 看颜色(Fe³⁺黄、Cu²⁺蓝、MnO₄⁻紫)。
② 看环境(酸性含 H⁺,碱性含 OH⁻)。
③ 看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则不共存)。
3.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逻辑
特征:
化合价升降;
本质:
电子转移。
口诀记忆:
升 → 失 → 氧 → 还(还原剂)
降 → 得 → 还 → 氧(氧化剂)
双线桥法:
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标明得失电子数。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1. 钠 (Na) 及其化合物
Na₂O₂ (过氧化钠):
淡黄色固体,作供氧剂。
Na₂CO₃ vs NaHCO₃:
苏打 (Na₂CO₃):稳定。
小苏打 (NaHCO₃):受热易分解,作发酵粉、胃药。
焰色试验:
钠(黄)、钾(紫,透过蓝色钴玻璃)。
2. 氯 (Cl) 及其化合物
新制氯水成分:
分子:Cl₂、H₂O、HClO
离子:H⁺、Cl⁻、ClO⁻、OH⁻
次氯酸 (HClO):
弱酸性,
强氧化性
(漂白、杀菌),见光易分解。
3. 物质的量
计算工具
四大核心公式:
① n = m / M (质量)
② n = N / NA (微粒数)
③ n = V / Vm (气体体积,标况)
④ n = c · V (溶液浓度)
配制溶液步骤:
计算 → 称量 → 溶解 → 冷却 → 移液 → 洗涤 → 定容 → 摇匀。
易错点:
定容时
仰视
刻度线,浓度偏低。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1. 铁 (Fe) 的变价逻辑
铁三角转化:
Fe –(Cl₂)–> Fe³⁺
Fe –(HCl)–> Fe²⁺
Fe²⁺ –(Cl₂)–> Fe³⁺
Fe³⁺ –(Fe/Cu)–> Fe²⁺
离子检验:
Fe³⁺:加 KSCN 溶液 →
血红色
。
Fe²⁺:先加 KSCN 无色,再加氯水 → 变红。
Fe(OH)₂ 制备:
必须隔绝空气(液封),防止被氧化成红褐色的 Fe(OH)₃。
2. 铝 (Al) 的性质
两性特征:
Al₂O₃ 和 Al(OH)₃ 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NaOH)反应。
典型图像:
向 AlCl₃ 溶液滴加 NaOH,沉淀先增加后溶解。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
核素: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质量数(A)。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如 ¹H, ²H, ³H)。
2. 元素周期律
位-构-性
同周期 (左→右):
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 (上→下):
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微粒半径比较:
① 层多径大。
② 层同核多径小(如 Na⁺ > Mg²⁺ > Al³⁺)。
3. 化学键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存在于盐、碱、金属氧化物)。
共价键:
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