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钠、氯与物质的量

一、活泼的金属——钠 (Na)

1. 钠的性质与保存

  • 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可用刀切),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 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隔绝空气和水)。
  • 与水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加酚酞)。

2. 重要化合物

  • 过氧化钠 (Na₂O₂):淡黄色固体
    反应:能与水、CO₂反应生成O₂。
    用途:呼吸面具、潜水艇供氧剂。
  • 碳酸钠 (Soda) vs 碳酸氢钠 (Baking Soda):
    • 溶解性:Na₂CO₃ > NaHCO₃。
    • 热稳定性:Na₂CO₃稳定;NaHCO₃受热易分解。
    • 鉴别:加热法(产生气体的是NaHCO₃);加CaCl₂(产生沉淀的是Na₂CO₃)。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Cl)

1. 氯气 (Cl₂) 的性质

  •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Cl₃(棕褐色烟);与Cu反应生成CuCl₂(棕黄色烟)。

2. 氯水与漂白原理

  • 新制氯水成分(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₂、H₂O、HClO
    离子:H⁺、Cl⁻、ClO⁻、OH⁻
  • 次氯酸 (HClO):弱酸性,强氧化性 (漂白、杀菌),见光易分解。
  • 漂白液 (84消毒液):有效成分 NaClO。
    制备:Cl₂ + 2NaOH = NaCl + NaClO + H₂O

三、化学计算的桥梁——物质的量

1. 四大核心公式 (必须背熟)

1. n = m / M (质量)
2. n = N / Nₐ (微粒数)
3. n = V / Vₘ (气体, 标况下 Vₘ≈22.4 L/mol)
4. n = c · V (溶液)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换算

c = (1000 · ρ · ω) / M
  • ρ:密度 (g/cm³)
  • ω:质量分数 (如 98%)
  • M:摩尔质量 (g/mol)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步骤:计算 → 称量 → 溶解 → 冷却 → 移液 → 洗涤 → 定容 → 摇匀。
  • 误差分析 (定容):
    仰视刻度线:加水多了,浓度偏低。
    俯视刻度线:加水少了,浓度偏高。

四、典型题实战 (扩充版)

【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常数(Nₐ)判断

设 Nₐ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D


A项:标况下水是液体,不能用 22.4 L/mol 计算。
B项:“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不是 22.4。
C项:Na₂O₂ 与水反应是歧化反应。O元素从 -1 价变成 0 价(O₂) 和 -2 价(NaOH)。1 mol Na₂O₂ 只转移 1 mol e⁻
D项:n(Na) = 2.3g / 23g/mol = 0.1 mol。Na变+1价,转移 0.1 mol 电子。
【题型二】氯水的性质与保存

下列关于新制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D


A、B项:描述正确,体现了氯水成分的多样性。
C项:先变红是因为含 H⁺ (酸性),后褪色是因为含 HClO (漂白性)。
D项:HClO 见光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题型三】Na₂CO₃ 与 NaHCO₃ 的鉴别

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 Na₂CO₃ 和 NaHCO₃,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D


A项:若是固体,加热法最佳(NaHCO₃分解)。溶液加热现象不明显,但理论上可行。
B项:Na₂CO₃ + CaCl₂ = CaCO₃↓ (沉淀);NaHCO₃ 不反应。可行。
C项:NaHCO₃ 反应更快(一步反应),Na₂CO₃ 较慢(两步反应)。可行。
D项:两者与 NaOH 混合均无明显现象 (HCO₃⁻ + OH⁻ = CO₃²⁻ + H₂O,无沉淀气体)。不可行。
【题型四】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与除杂

实验室用 MnO₂ 和浓盐酸加热制取 Cl₂,并用 MnCl₂ 溶液回收 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C


A项:NaHCO₃ 会与 HCl 反应生成 CO₂,引入了新的杂质 CO₂。应使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
B项:Cl₂ 是酸性气体,会与碱石灰(含NaOH和CaO)反应。应使用浓硫酸干燥。
C项:Cl₂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项:Cl₂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应用 NaOH 溶液吸收。且直接通入水也可能倒吸。
【题型五】漂白粉的原理

关于漂白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D


A、B项:正确。反应为 2Cl₂ + 2Ca(OH)₂ = CaCl₂ + Ca(ClO)₂ + 2H₂O。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C项:这是漂白粉失效的原理。次氯酸钙与空气中 CO₂ 反应生成不稳定的 HClO,HClO 见光分解导致失效。
D项:D项表述稍微有点坑。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₂ 和 Ca(ClO)₂ 的混合物,但有效成分仅是 Ca(ClO)₂。单纯说主要成分是 CaCl₂ 是片面的(因为它不起漂白作用)。
【题型六】物质的量浓度换算

市售浓硫酸的密度为 1.84 g/cm³,质量分数为 98%,摩尔质量为 98 g/mol。则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A


🔍 公式:c = (1000 · ρ · ω) / M
🧮 计算:
c = (1000 × 1.84 × 98%) / 98
= (1840 × 0.98) / 98
= 1840 / 100
= 18.4 mol/L
这也是高中阶段必须记住的一个常数:浓硫酸浓度约为 18.4 mol/L
【题型七】Na 与盐溶液的反应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 CuSO₄ 溶液中,现象是( )

查看答案与解析

正确答案:C


🔍 核心逻辑:钠太活泼,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再与盐反应。
1. 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浮、熔、游、响)
2. 2NaOH + CuSO₄ = Cu(OH)₂↓ (蓝色沉淀) + Na₂SO₄
A项:钠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置换金属(除非是熔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