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欧到西北太平洋的北冰洋海运通道时不时地就会被拿出来说事,俄罗斯尤其积极,因为这条海路基本上被俄罗斯控制。中国积极参与的也不少,认为这是摆脱(所谓的)马六甲海峡封锁的好方案。其实这条通道对中国并不是什么好事。

北极航线对俄罗斯的好处显而易见。出海口始终是俄国人心头的痛,经济中心的主要港口要么受制于波罗的海,要么受制于黑海,而且都要经过死对头北约的领地(本来芬兰瑞典保持中立,怎奈大帝一场战争下来亲手把他们送到对方阵营)。北极港口摩尔曼斯克虽然不冻,但位置偏僻,港口作业条件并不算好,在中国进前20名都有难度。远东的海参崴和东方港港口本身虽然条件不错,但外围多浅滩,船舶吨位受到很大限制,每年还有三个月多的冰期。这两个港口疏散能力也存在巨大的瓶颈,主要靠西伯利亚铁路和公路,实际吞吐能力连长江中游的河港都不如。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条不受制于外国从摩尔曼斯克直通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航线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从地图上看从北欧经北冰洋到东北亚的确近了很多,但海运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条航线穿越北冰洋时多有曲折,过白令海峡然后向南行驶,从白令海峡的普罗维杰尼亚港到海参崴就有5000多公里。相比苏伊士航线,北极航线到日韩只是节约了30%左右的路程,到上海节约20%,到华南港口已经和苏伊士运河相差无几。大宗商品的平均运费基本在30-50美元/吨,经济上意义不大。北冰洋即便是夏天也会有浮冰,通常要破冰船或加厚的特殊船型,成本上升可能超过了距离省下来的几美元。

今天国际贸易海运成本极低,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经济。从欧洲到远东的苏伊士航线,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0%,巨大的贸易量提高了周转效率,降低了运费。一旦流量下降,运费会是天价。疫情期间海运费涨了十几倍都不止,而且经常要等待一两个月,主要原因就是运力下降。北极航线最乐观的年吞吐量是2.5亿吨,不足苏伊士运河通过量的千分之一,规模上没有可比性。

俄国人并不笨,他们自然会算这样一笔账。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热衷于北极航线,原因恐怕没那么简单。他们自然会说,这只是一条备选路线,以防运河、海峡出现重大变故。国人热衷于此,恐怕也主要因为这个。但纵观俄国人的历史,不能不让人想到一种危险信号,那就是想让大家不得不走北极航线。这方面俄国人的经验太丰富了。俄乌战争形势刚刚向有利于乌方发展,哈马斯就挑起了战争,全世界的关注点和军事资源迅速流向中东。要说纯属巧合,恐怕说的人自己都不会信。

俄罗斯开辟一条可以部分取代苏伊士航线的北极航线对国际贸易绝不是什么利好的消息。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