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之辩

法国大革命:左和右的起点

“左”和“右”作为政治、思想、文化的区分尺度源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召开的国民大会上,保皇派坐在右侧,革命派坐在左侧,从此有了左右之分。由于法国大革命本身的波澜壮阔,左右两派势同水火,左和右逐渐成为区分政治立场的尺度,并逐渐延伸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图是法国国民大会的会场图。

工业革命和进步主义:派别的成熟与发展

1870年代后英美国家将炼钢成本降低了90%以上,内燃机和电力使得工业布局摆脱地理条件限制,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埃菲尔铁塔(1889年)的材质和造型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工业技术的审美。大规模制造业在推动经济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一是催生了大垄断资本,政商勾结,腐败和社会不公十分严重。二是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地位被边缘化,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三是产生了大量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四是新生产生活方式引发了大量道德伦理问题。有问题自然就会有反对声音:“我们请愿,但被无情地嘲笑。我们卑躬屈膝地恳求,但他们一笑而过。”(布莱恩,1896年)仅1886年一年,美国就发生了14000次罢工。在1870-1910年代,西欧和北美国家出现了普遍的工人运动、反垄断、环境问题、道德伦理辩论。这个时期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progressive)思潮,人们反思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称为进步主义时代。今天很多与规范社会秩序的制度文化都源于那个时代,例如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演变为国际劳动节,反托拉斯法、美联储制度、个人所得税、环境法、食品安全法,以及工会、男女平等等诉求也源自进步主义时代。经过进步主义运动后,1918年的美国和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国家。

左右两派都把自由平等作为自身诉求,只是各有各的理解,并且各自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在左翼,反对垄断维护市场就是维护竞争自由,在民生领域,劳动者的福祉成为基本的自由和权利,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环境问题也逐渐上升为基本的权利和自由。在文化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出现,需要得到社会认可,所以左派主张与时俱进,progressive 这个词的英文本意是渐进的、向前的,中文翻译成进步。在右翼, 面对政府干预和社会运动,保守派对集体理性始终保持着怀疑,他们坚守着传统的自然权利的思想,坚持个体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他们承认市场有问题,但认为政府控制市场进而控制社会的权力是更大的问题。面对左翼与时俱进的态度,右翼更愿意保护传统,维持现状,conservative的本意是保护。经历了工业革命和进步主义时代的洗礼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内涵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右派在经济上主张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保护个人自由,文化上倾向于保留传统和惯例,左派则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保护民生和福利,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上倾向于与时俱进的开放态度。

老罗斯福是美国进步主义时代最有作为的总统

1920年代:放任自由主义的最后狂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创欧洲,这个时期国家安全、国际竞争、重建等问题在欧洲显得极端重要,政府干预和福利主义在欧洲的逐渐成为主流意识,甚至东欧的俄国直接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西半球的美国则是另一番景象。1920-1929年这十年是美国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辉煌,民众获得感最强烈的十年。经过进步主义的洗礼,美国经济重新回到良性发展轨道,电气化进入成熟普及阶段,民航、空调、广播、邮政、超市、电唱机、私家车、电报电话、上市公司这些现代化的标志在1920年代走入美国普通家庭,美国全面进入富裕社会。福特、通用、AT&T、美铝这些耳熟能详的巨头企业也是在那个时代崛起。在这样一个到处是黑科技和财富故事的时代,大企业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政府干预显得十分多余。连时任美国总统都认为,社会进步是企业的事,政府没有这个责任。建一个企业就相当于建一所寺庙,人们在这里修行。在这样的理念之下,企业自由,更确切地说,大企业的自由塑造美好的社会,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以收入持续增长为天经地义,企业想的永远是扩张,在他们眼里这世界没有风险,只有财富神话,只有自由和美好。这是放任自由主义最后的狂欢。1929年盛夏发生华尔街的股灾终结了一切,后面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国家福利主义:左派的黄金年代

国家福利主义最早源于1880年代的德国俾斯麦时代,那时的普鲁士为工人提供了良好的福利保障,和西欧北美那种工人只有最低限度的福利相比要好得多。至今国家福利主义在中欧和北欧地区仍然很有市场,和这段历史颇有渊源。1929年经济危机直至二战结束,国家福利主义成为全球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个时期是全球左派思想大行其道的时代。在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主色调是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种族平等、性别平等、性自由,这些理念无不因应了高福利社会条件下富足又迷茫的生态状态。人们把社会救济和财富再分配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体面,这和美国保守派主张的勤俭奋斗实现财务自由的理念格格不入,尽管双方都认为那是一种自由。

关于国家福利主义的争议从来都有,主要观点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问题(里根:政府本身的问题比它要解决的问题还要多),财政负担过重及养闲人问题,以及政府干预经济可能损害基本自由的问题(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但这些声音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被掩盖了,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冲击让社会矛盾计划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才重新引起社会层面的反思。

各种运动和群众集会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全球化时代:左和右的融合

从1980年代撒切尔改革开始,直至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的三十多年,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经济路线是对此前30多年国家福利主义的纠偏,以改良的传统自由主义理念为主(即新自由主义)。里根和撒切尔的改革已经多次说过,这里不再重复。由于经济自由化理论1980年代英美及东亚国家取得明显成效,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逐渐成为左右派的共识。左和右在经济领域的争论减少,争论重点转移到福利和减税等技术层面。表现在政治舞台上,1997年工党布莱尔提出“新工党”理念,重新重视市场的作用,再次赢得10年的执政机会。美国民主党克林顿时代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大发展,奥巴马时代TPP的落地,这对于把保护就业机会视为优先目标的民主党而言,是不小的变化。1980-2010这30年,虽然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总体上全球经济发展快速,大国政治关系稳定的时代。左右两派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是这个时代左右之争的主要特点。

21世纪初的反思:极右翼的主张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创造更多财富,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但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比较优势,本国优势产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劣势产业面临冲击,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在社会分配领域,有机会参与国际分工的 产业和群体收入会增加,其他产业和群体的收入会下降。全球化高歌猛进30年在造就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一国产业和收入的失衡,导致一些社会矛盾激化。在社会和文化上,移民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引发了社会的担忧,甚至演化为民粹主义。在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即中止了TPP,保护国内就业机会是重要原因。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对移民和外来文化的担忧是主要原因。近十年来, 欧美国家深度右翼政党上台越来越多,归根到底是各国在动荡的环境中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大道不行各尽本分。

酒罢问君三语

如果左右代表黑白,那么我们身处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看一个人立场的左右,不在于言辞而在于他如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认知经济社会现象,个体和集体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理性假定,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他本应代表的人群的利益,社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左派的人倾向于肯定的立场,右派的人倾向于否定的立场,中间并没有绝对的分水岭。也正因为如此,左派容易天真幼稚,极左派自认为无所不能,喜欢瞎折腾;而右派则消极守旧,极右派反对一切,文化上排斥一切,喜欢到故纸堆里找依据。这两种态度共同构成人们面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态度。需要说明的是,左和右在中国语境里有特定的色彩和意义,对于上述几个问题的回答也早有定论,左右之辩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