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徒王允用貂蝉成功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杀了董卓。一个文臣做到了18路诸侯都没有做到的事不可谓不高明。后来董卓残部反攻长安,王允让别人撤退自己以身殉国不可谓不高义。但王允有两件事耐人寻味。

一是杀蔡邕

灭掉董卓反对派弹冠相庆,顺便把董卓点了天灯,让吃瓜群众跟着普天同庆。只有蔡邕表现不一样,史书说是“叹息音”,三国演义说是哭董卓。蔡邕是东汉后期学识一流的文学家,也是重要的史学家,曾被朝廷的弄臣排挤,是董卓大胆启用了蔡邕。蔡邕感念董卓的知遇之恩,有些感慨,也是人之常情。这事让大权在握的王允知道,不由分说就给蔡邕抓起来,说国贼被杀,你还敢伤心?要杀蔡邕。群臣为蔡邕求情,王允说:汉武帝没杀司马迁而用他写历史,结果包括汉武帝本人在内的文武百官都被司马迁骂了个遍。我放过王允,难保他在史书里对我不会客气。于是杀了蔡邕,群臣很寒心。王允杀蔡邕,哀董卓只是借口,怕蔡邕在写史的时候对自己不利倒是真的。因为担心别人说出不利的话就杀人,王允的心胸也很可怕。

二是对待董卓的残部的态度

董卓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军事力量还在。手下李傕、郭汜、樊稠、贾诩听说董老大挂了,直接写信给王允表示投降。结果王允对这些人恨之入骨,拒绝纳降。这四个人被逼到墙角,做困兽犹斗。最要命的是里面还有贾诩。在三国时期,军事贾诩的军事才能也许只有郭嘉、诸葛亮可以比,而在战术层面的才能甚至当世无双。贾诩几个策略就绕过王允的主力部队,以弱胜强轻取长安,逼得王允自杀殉国。王允死后,董卓残部继续作乱,皇帝请曹操进京平乱,才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的个性影响了东汉后期的格局。

人性和人格是非常复杂的。王允为了国家罔顾生死,看起来非常高大的形象,也因为不着边际的疑虑而滥杀无辜,这份私心也很重;因为自身的道德洁癖葬送了国家前途,他的见识水准很难评价。史书上的董卓简直坏透了,但也有很多细节说明这个人也有自身的特点。他用人不拘一格,启用蔡邕是一例,对曹操也是非常器重的。只不过曹操后来要刺杀董卓,两人才反目。另外,董卓是军阀出身,大老粗一枚,却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规劝,反倒是很多自诩为正义化身的人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拿个人道德来评判政治上的事,经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道德洁癖的往往自视甚高而对他人失与宽容。人有三观,人有言行。有些人三观很正,但言行不一;有些人三观不正,但知行合一。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