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会消失吗?

没有人能说清阿以矛盾的是非曲直,但双方矛盾的来龙去脉却大体上可以说清楚。

巴勒斯坦地区是指地中海东岸约旦河两岸的土地,历史非常悠久,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来,迦南人、腓尼基人、犹太人、埃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都在那里建立过政权。在文化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都有属于自己的重要精神文化遗产。“自古以来”的领土逻辑在这里不适用。

按照现状管理的原则,英国是这片土地最近的合法管辖者。1918年,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400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中战败,国家土崩瓦解,形成权力真空。1920年国际联盟将巴勒斯坦地区交给英国管理,英国获得实际管辖权。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地区是民族杂居地区,但长期的穆斯林化导致很多人接受了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所以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在种族上不是同一个概念。当时这里还有犹太人,只不过是少数。英国接手巴勒斯坦后承认这里居民的公民权,统称巴勒斯坦人。

进入20世纪,欧洲针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高潮,不惟纳粹德国,从东欧苏联直到西欧的法国都发生了大量针对犹太人的迫害运动。犹太人在欧洲无立锥之地,回归巴勒斯坦地区成为最有号召力也最现实的选择,称为犹太复国运动(Zionist Movement)。

早在1917年,时任英国首相贝尔福致信犹太复国运动组织,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史称贝尔福宣言。彼时宣言只是空中楼阁,但到1920年英国有了巴勒斯坦地区的管辖权后,设想就成为现实。全球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达到高潮。犹太移民主要通过购买土地兴建定居点的方式实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犹太人主要靠社区自治和互助的形式生存发展。在法理上,全球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是站得住脚的。套用中国人能懂的逻辑,人家是有户口和房产证的移民。经济社会上自我独立自我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布兹(Kibutz),也是一种合作社,这种能力来源于千百年来犹太人寄人篱下所形成的独特而坚韧的文化。在建国以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已经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比较稳固。

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无力管辖众多海外领土。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东岸的约旦、叙利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独立的。西岸地区一直动荡,1947年英国将管辖权移交给联合国。当初从国联手里接过巴勒斯坦,27年后又交回联合国,也算一个轮回。1948年联合国188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两个国家。方案大体按照居住区现有格局以及公平来分配,以色列以较少的人数分到了较多的土地,原因之一是犹太人经济实力雄厚,购买了大量土地,并不是简单粗暴歧视阿拉伯人。联合国方案基本照顾双方情况但也有明显的弊端,首先是两国领土互相交织,甚至有飞地,为后来冲突留下隐患。其次,没有人会嫌土地多余,双方都认为对自己不公平。但以色列起点低,好歹有了国家,好接受,于是1948年宣布建国。巴勒斯坦则认为我世居于此,根本就不应该有以色列,所以从一开始就抵制这个方案。周边以埃及为首的穆斯林国家则在文化上根本不希望犹太人建国,说建国就意味着战争。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不到24小时埃及等几个周边国家就打到了以色列领土。这个连正规军都没有国家通过谈判争取了3个多月时间,从欧洲和美国找来大量援助(主要是犹太人圈子的资源),将战争的牵头人埃及打败,战争随后结束。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向南打到苏伊士运河,向东控制了约旦河东岸,向北占领了格兰高地,成为中东霸主。只不过以色列后来迫于国际压力,基本退回了占领的其他国家领土,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国的土地却基本没有退回。以色列今天实际控制区基本上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奠定的。

这个问题就是争议的核心了。按照联合国决议,以色列应该回到1948年的边界。但对以色列来说,国家虽然根据联合国决议成立,但实际上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更何况是打败侵略者后占领的土地。巴以矛盾要说简单也很简单:本来可以按照协议建国,却选择了动武。既然选择了武力解决问题,那就接受武力解决的结果。试想,如果以色列如果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或者后来四次战争中任何一次中失败,世界上恐怕没有这个国家了。所以以色列国土现状得到很多国家的默认,原因就在于此。一些国家反对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一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二是宗教矛盾。这些国家可能反对以色列做的一切事情,甚至以色列的存在本身都是他们的刺痛。在这种条件下,以色列只能对某些声音不管不顾。以色列在对外政策上,从来不去和反对它的国家争论,但也基本不理会其他国家说什么。人狠话不多,说的就是以色列。

需要补充一点是,由于以色列和英美渊源很深,5次中东战争实际上都有美苏代理人战争的影子。进攻方阿拉伯世界几个国家用都是苏联装备,以色列用的则是北约装备。当时中国属于东方阵营,对于老大哥支持的事采取了一边倒的舆论政策,跟在苏联后面谴责以色列。这种关系直到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才有所缓解。但十几年的舆论宣传已经在国人心中植下刻板印象:以色列是侵略者,巴勒斯坦是正义的,这种影响至今仍有市场。冷战结束后,中国军事技术进步主要得益于两个西方国家:北约系军事技术来源于以色列,前苏联军事技术来自是乌克兰。只不过,这两个国家都被一部分只讲立场不讲事实的人所污名化。人对历史的无知和盲从可见一斑。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以及临近的加沙地带,随后迫于国际压力退出了西奈半岛,把加沙地带交给巴勒斯坦国。目前巴勒斯坦国控制区主要就是耶路撒冷以东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主要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管理,加沙由哈马斯管理。PA相对温和,得到很多国家承认,但哈马斯比较极端,说是恐怖主义可以。两家互不隶属,甚至还有矛盾。这次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级别的恐怖袭击,PA并没有回应太多,甚至其他周边组织也没有做什么行动。可见它的口号除了穆斯林兄弟之外并没有多少号召力。

当初以色列归还加沙时,国内反对声音很大,但以色列政府还是以土地换和平强行通过了。几十年来,加沙地带麻烦不断,以色列虽然也有打击,但总体上很克制。9月8日的袭击让以色列政府没有选择余地,甚至美国释放出让以色列自取(free hand)的意思,大概率以色列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加沙问题。毕竟不是第一次占领加沙,但不会第二次放弃了,即便国内国际社会想说什么,面对5000枚火箭弹的恐怖袭击造成的局面,任何和平方案都显得十分苍白。把加沙从巴勒斯坦地图上抹掉看来是大概率事件,巴勒斯坦国只剩下约旦河西岸。但西岸和加沙不是一回事,只要PA没有参与,以色列不会无缘无故占领西岸。但有了这个先例,今后约旦河西岸的地位实际上取决于PA。要和平会有和平,要战争就会是下一个加沙。

不太明白为什么哈马斯要发动这次袭击。可能原因之一是这些年以色列加强对加沙地带的经济互动,每天给2万个工作签证,显著提高了打工者的收入,缓和了民间层面的矛盾。哈马斯觉得“阿以仇恨在淡化”,不可接受,需要一次行动强化对立情绪。归根到底,是哈马斯需要仇恨来维持存在的合理性。其二是低估了以色列的决心和国际社会的反应。以色列可以在6天之内击败周边数个大国的联军,击败哈马斯就像拿小糖果一样。主要顾虑的恐怕是过多平民伤亡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占领后的管理。仅凭哈马斯自身实力,即便放大10倍也没有能力发动这样的袭击,毫无疑问用了外援。袭击以后伊朗放烟花爆竹庆贺,这是怕别人不知道吧。这次以色列恐怕没那么容易放过伊朗,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如果坐实了伊朗是幕后黑手,世界对伊朗的态度恐怕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俄乌战争再次证明了国际关系世界素来是谎言和诡辩者的天堂,是和稀泥者的游乐场。以色列人狠话不多,阐释了不同的生存规则。